要闻播报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要闻播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全省教育系统师生干部中引发热烈反响②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5-10-27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干部热切关注全会盛况,热议全会精神,大家一致认为,全会对未来五年发展描绘的宏伟蓝图、作出的决策部署,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深远影响。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锚定航向、接续奋斗,为实现“十五五”规划、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四川教育力量。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曹萍:作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高等教育的“排头兵”,电子科技大学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我们将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的教育方针落地落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着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卡脖子”难题上实现突破,努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健全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新征程开启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报告中关于“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重要部署,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战略指引和强大动力。学校将把“六个坚持”原则贯穿于学校“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全过程。牢牢把握教育的“三大属性”,紧紧围绕学校“一条主线贯穿、两个高地赋能、三项改革驱动、七大篇章奋进”的发展思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教学、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迎接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奋力谱写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建设新篇章。

 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杨俊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勇毅前行、开拓创新、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更加清晰的奋进方向。西南科技大学将把全校师生思想统一到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去。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把“十五五”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规划好、实施好,聚力特色发展,全速冲击世界一流学科;聚力“四个面向”,全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聚力改革创新,全面激发学校高质量发展动能;大力实施“登峰强校”战略,奋力书写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新篇章。

 四川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杜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精准把握“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和根本保证,系统谋划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努力打造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建强一流师资、创造一流成果、汇聚一流资源,全力服务新时代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建设和文化繁荣发展、文旅融合发展。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隆毅:学校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省要求,坚持扎根达州、面向川渝、融入基层、服务发展办学定位,实施“135”发展战略,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与学校“十五五”规划深度融合,以“双高”建设为引领,加快建设卓越工程技术技能人才、大健康产业人才、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高地,为全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贡献力量。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荣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学校将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紧密对接文旅强省战略部署,以决胜办学能力评价和创建“双高”院校为目标,扎实服务全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一是深化产教融合,建强文旅特色专业群,推动“人工智能+文旅”深度融合;二是强化人才支撑,建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更多高素质文旅技术技能人才;三是提升服务能级,建强“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服务链条,为做大做强全省文化旅游业贡献最大力量。

 德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建平: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令人振奋。德阳市教育系统将以实干作答,用初心筑梦,大力实施“六大工程”,即实施“立德树人工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扩优提质工程”,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实施“增值赋能工程”,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铸魂强师工程”,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实施“改革增效工程”,充分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实施“扩校安园工程”,坚决守住安全稳定底线,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德阳筑牢人才根基、贡献教育力量。

 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永昭:“十四五”辉煌成就令人鼓舞,“十五五”蓝图愿景催人奋进。绵阳教育系统将立足“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新起点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坚持“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建立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供给机制,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健全完善国防科技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机制,加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加快调整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专业布局、学科结构,推进教育数字化,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成现代化教育强市,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作出更大教育贡献。

 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院长王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擘画了“十五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为高职院校把握时代大势、服务发展大局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将切实把全会部署转化为实际行动,紧扣学校“1338”发展战略任务体系,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夯实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基础,全力以赴推进东校区建设,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医教协同,系统加强有组织科研,服务保障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涂刚:作为扎根巴蜀大地的百年名校,南充高中始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教育使命,立足基础教育前沿,勇担新时代育人重任。以理想信念筑牢思想之基,打造“红色南高”思政品牌;以数字赋能激活教学改革,构建“双线融合”育人模式;以资源共享拓宽辐射半径,引领区域基础教育协同发展。

 四川省绵竹市职业中专学校校长贺于松: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让我深刻感受到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未来,我们将深化三项工作:聚焦地方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德阳“中国装备科技城”和工业德阳战略目标,根据绵竹三个千亿产业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白酒酿造等专业上持续发力,推动产教融合,深化与企业的“订单式”培养;强化“升学+就业”双通道,依托综合高级中学平台,为绵竹现代化产业体系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用好绵竹市公共实训中心,开展技能就业培训,推动技能留德、技能留绵。

 成都市第二中学党委书记史玉川:“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高质量发展是核心任务,科技自立自强是战略支撑。成都二中(成都市科技中学校)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倍感使命在肩。我们将坚决贯彻全会精神,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深化“弘毅·鼎新”课程体系,做实“沃土计划”与“脱颖计划”,推动科教融合、产教协同。我们将加强科学家精神引领,强化数智技术赋能,构建从普及到拔尖的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机制,努力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夯实人才根基,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成都二中力量。

 通江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张鑫: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推进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我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近年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培训,成功帮助193余名特殊儿童提升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今后,我们将重点实施三项举措:一是充分发挥“普特幼”融合教育优势,深化校际协作,拓展社区资源;二是建立个性化“一生一案”,精准定制教育康复方案,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三是推进数字化赋能,引入智能辅具和在线教育平台,提升教学精准度与效率。以实干担当,助力每位特殊儿童享有公平优质教育,为教育强国、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广安市武胜县赛马初级中学校副校长廖颖: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我将始终坚守教育初心,践行“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的目标,争取资源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引入优质线上课程,优化课后服务体系,开设劳动实践、文体活动等特色课程,落实“五育并举”,让农村孩子全面发展。

 四川民族学院法学专业2023级学生瓦扎伍佳莫: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大学生,我深切体会到,正是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青年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培养,才让我能够在求知路上不断成长,在追梦途中勇毅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行动指南,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学习中锤炼本领,在实践中磨砺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